时间:2017-4-2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微课回顾

文字稿录音

音频获取: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

主讲人:向薇

应用心理学学士,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硕士,心理咨询师;卫生部心理治疗师(中级);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年起接受正式的心理学教育;硕士师从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陶嵘副教授,接受来访者中心心理治疗(人本取向)系统学习与训练,并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关于孤独症儿童和大学生自杀)。

年开始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目医院门诊部心理治疗师,累计团体与个别临床咨询时间小时。

目前,EFT(情绪取向)婚姻伴侣治疗国际认证治疗师受训中,武汉中美高级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第二期专科治疗组成员,长期接受中国注册心理督导师督导。对表达性艺术治疗、住院团体等领域涉猎较深。

擅长抑郁、强迫、焦虑、恐惧、困扰的心理咨询以及自我成长与自信建立、婚姻关系、亲子互动、青少年成长问题、职场压力等发展性问题的心理咨询。

文字稿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一捧心土的公益微课堂。

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向薇,很高兴今天晚上和大家在这里相遇,然后我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继续去分享关于心理防御的一些有趣的内容。今天我们会来跟大家进入到临床的部分。

谢谢我们的主持人,那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们的上一次课程结束之后我们的一些学员发来的一些问题,首先我要非常感谢木棉他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想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心理防御?

那正好我们也可以借由这样的一个问题来回顾一下,我们上周提到的一些内容。首先我们说心理防御机制它防御的是什么,其实简单来说这个防御主要针对的是我们的情感,而防御的是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不舒服的情感体验,那么这个不舒服的情感体验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熟悉的一些情感体验。那这个不熟悉就有可能既包括负面的情感体验,也包括正性的情感体验。那怎么说正性的情感体验呢?对了,你像一些负面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比如说悲伤、恐惧、内疚这样的一些负面的情感体验我们常常体会的比较多。那正性体验比如说感激、关爱像这样的一些正性体验对于有一些人来说,由于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他很少体验这样一些非常温暖的情感。也许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比较多的是这种理性的成长经历,而跟外界他人的情感互动正性的体验比较的少,那么这种正性体验在他成年之后或者在他整个成长过程中对于这个个体来说都是不熟悉的。不熟悉就有可能承受不了,于是需要防御,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去回避,然后让自己不要陷入让我们感觉太过于强烈的这种情感体验当中。

还记得我们在上周有提到的,其实这个情感的体验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就像那个电流要过电路一样。如果这个电流过大我们的电路可能会承受不起,所以过于强烈的情感体验无论他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强烈到因为我们不熟悉,所以可能一般程度的体验对其他人来说是恰当的,可是对特殊的个体来说也许是强烈的,那也是我们会自发地进行自我保护,有的时候可能会隔离,或者下意识的回避这样子的一些体验。那这就是我们说防御。

所谓健康的心理防御,我们简单来说。首先第一条既然防御他的本质是自我保护,那么这个保护当然是要有效的,所以健康的防御第一条就是他必须要有效,什么叫有效呢?他能够保护这一个人在成人的现实世界里面能够适应的生活。可以工作、可以学习、可以谈恋爱、可以结婚、可以组建家庭,过正常的人生,所以他具备了保护性。那就是心理健康的防御作用要具备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呢?

防御不能过度,那何为不能过度呢?如果我们身体层面来打比方,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发达的肌肉组织,如果让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有机会得到锻炼。那我们的这个身体是不是会变得比较强健,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或者说注重健康的人会去健身房,然后,请专门的健身教练。有老师来教会我们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肌肉,这样就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更好的有效的帮助,而我们的情感也是一样,人生都有七情六欲的。所以这七情六欲我们都有机会去体验。那对于我们的这个情感世界来说那也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可是如果说了防御阻碍了我们去体验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比如说我们只允许自己体验比较愉悦的情感,或者只允许自己体验一些比较中性的比较保险的情感,而对于比较稍微强烈一点的情感我们有意识得去回避。那就有可能会阻碍我们潜能的发展,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阻碍我们自我实现的。

那我们再来回顾大家提的第二个问题,就有一位学员提到说,他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可能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所以他的叛逆行为比较的多。以至于孩子的行为会和其他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别,这样的一个差别会让孩子没有办法融入到他们的群体当中。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在我们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如何去理解孩子或者青少年的一些行为。这里面是否有他的一些心理防御的现象?在这里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就是很多家长,他们非常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所以做家长的心理就是永远想要把最好的给到孩子。可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难免跟孩子发生冲突,那在我们习惯的家庭教育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划分,就是让家长能够更清楚,我们需要去培养和赋予孩子的哪些部分。

比如说,在心理层面上,我们会讲人的心理就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当然我们举了一个前提,我们所有的这个培养、抚育,当然比较多的会起到这个心理层面的。那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大家可以这样来想,一个人他认知层面是不是就代表着我们头脑的部分。而情感层面是我们内心的情绪、情感这种心理的部分,然后行为是我们外在看得见的行为一致的这样一个部分。那通常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面,家长特别容易在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回应他的是什么?

头脑层面,一个成绩好不好,你的道德品质怎么样?有没有是非观念,这些是不是我们父母特别知道,也很容易就去回应到孩子的。所以往往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就是我们的理性世界,理性思维会在父母的培养下有很好的发展,而行为层面是什么呢?这个孩子有没有坚持性,然后他的行为理论、礼貌是不是恰当?

父母也会对孩子的意志、品质、行为有很多的回应,告诉他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在家庭教育里面也会得到很多方面的回应。而相对于我们说头脑和外在行为的部分,我们回应的最少的很容易被忽略的是什么?就是情感上的回应。而孩子在家庭当中其实最需要发展的恰恰是情感的能力,比如说我们常常遇到有朋友或者说在我们咨询有来访者,他们会说你看我现在遇到这么多的困扰。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有的时候他们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表达,其实归根到底我觉得是安全感不够的。

那这里的安全感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说在家庭当中,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去发展的一种情感的能力,就是指的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从我们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依附的需求,就是和我们的父母发展出亲密感。能够满足我们的依附需求,我们就能够觉得安全,那么这个依附需求大概指的是什么呢?

依附需求就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特别需要,去明确地知道对我来说最亲密的人我的父母,当然先说在原生家庭当中我的父母。比如说他们爱不爱我,他们关不关心我?在他们心中有价值吗?我的成就是被他们认可的吗?他们欣赏我吗?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我可以跟他们说吗?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我可以向他们求助吗?他们会陪在我身边吗?

这样的一些需求,这就是一个依附的需求,而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这些依附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影响到他发展出安全感。而安全感又会影响到未来成年之后的,依附需求的满足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很多时候这个满足是通过父母在情感上给孩子的回应,比如说当孩子做错事情了,当然他也需要被教导,可能相应的时候也要被惩罚。但是孩子犯错之后,他是否会认为说我虽然犯错了,但我仍然在父母心中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遇到困难了,我做事情我没有满足父母的期望。他们是否还会爱我,很多时候这些需求是需要父母给予明确的这种回应的,但有些家长就会觉得我们对孩子是非常爱的啊,怎么关照孩子的身体,我们给他最好的物质条件。甚至于有的时候我们也花很多时间去陪伴他,但是为什么我们得到的结果就是孩子在情感上还是觉得很孤单呢。

当我们以为我们给到了孩子,可是这个信息传出去了孩子不一定接收到,所以有的时候在家庭当中,父母如果情感表达比较少。那孩子想向父母发出这种寻求,即使发出这种信号也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就会直接的反应就是那你学习怎么不好啊,那你的行为应该有什么样子的改变。那情感的回应一少,慢慢的这个孩子也会隐藏自己内心的情感的需要,然后慢慢的把内心在情感的部分隐藏得就会越来越多。

那孩子的隐藏越来越多,在情感上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样子的防御呢?我简单的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最近我们比较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