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祖宗有句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说女的大男的三岁是最佳的称最佳的搭配,但外国人对男女婚龄匹配却跟我们的大相径庭,,他们的计算公式为:男的年龄除以二加上七得出女的年龄。这样的年龄结婚,最适合后代的智商。但我推测,要是依此计算,若夫26岁婚,妻年齿20为佳;若夫60岁成家,太座芳龄37为好;若想岁摘掉光棍的帽子,则须瞄准岁的少妇一族。这样也似乎不妥。 有瑞典学者对其国人口数据分析得有结论,夫长妻4至6岁,子女最多,也更聪明健康。而夫长妻15岁,则婚姻最为和美。德国人好把理儿折成数儿,据说算出这样结论,妻若比夫小9到11岁,可令夫早亡风险陡降11%。丹麦人也有说,老夫少妻后代不仅更为聪明,而且产生天才的产几率更大,说爱因斯坦的爹娘差有11岁,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居里夫人等等一众人尖儿,都是老精少卵的结晶。最掷地有声的成例,伟大的孔子,他的父母年纪甚至相差了54岁!老蚌生明珠,他家丘儿才得非凡之智,获圣人之尊而千年不堕。事实证明老牛吃嫩草值得肯定的,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者有话,子女智力主要传自于父,若父较年长,智力更趋成熟,而少妻提供良好孕育环境,强强结合,即增加天才诞生几率。社会学家有讲,老夫少妻符合人类遗传特征,老雀儿历经沧桑,锐角尽退,人趋平和,一门心思回归“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对妻小更为体贴,加之米缸有粮,小雀儿若归此巢,生活安定,战端不起,在老雀儿脚心朝天之前,多半能过上一段舒坦无忧的日子。 因此,老夫少妻,在我们国内可谓流行,大概源于《周易·大过》的记述:“枯杨生稊,老夫得女妻,无不利。过以相与也。”意思是说,枯树冒新芽,老汉娶少妻,无所不利,刚柔相济,各获其益。古时,老少配是个大吉的卦相,有树大根深,子孙繁茂的命。 晚清重臣李鸿章中堂 对老牛吃嫩草最深信不疑的,可能要数晚清重臣,被慈禧太后称为最见多识广的李鸿章中堂,想当年,他走遍世界各国,遍访洋夷之地,得出的结论是吾华要改革开放,兴办洋务,于是在他的主导下,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开始了。自从到了世界各地走了几遭之后,这李中堂就发现,我大中华倍受外夷欺凌,最缺少的就是二个字“人才”。那么,如何能得到更多的人才呢,这就必须从娃娃抓起,最好是从娃娃没有出生时抓起,为了振兴中华,他率先垂范,从自我做起。 李鸿章爱女李菊藕 李鸿章爱婿张佩纶 于是,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20多岁的女儿李菊藕嫁给已婚过两茬的年近50的老张佩纶当继室。而这位老张呢,既不是博导,也不是富豪,更不是什么明星大腕之类,而是李鸿章的幕下打闲杂的,当年曾经当过官,后来派去福建坚守海防,在马尾战海,老张露了草包馅,措置乖方,用人失当,致使福建船政水师被法夷炮船轰的七零八落,几近全军覆灭。老张被遣戍北方边地,发往军台效力赎罪。三年始还,灰头土脸,而且长得肉头肉脑,两撇狗蝇胡子,一副迂腐模样。 李中堂他这一决定当时在朝野可谓引起了轰动,成了京师的一大花边,坊间留下不少讽语:“养老女,嫁幼樵(老张字幼樵),李鸿章未分老幼;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中堂爱婿张丰润,外国忠臣李合肥。”“篑斋学书未学战,战败逍遙走洞房。”他的老婆也坚决反对,整天哭成泪人,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中堂一言九鼎,就是指望他们的结合能生个圣人、才子、神童之类的出来。当然,后来事实证明,这张老头和小李妹结婚生育孩子之后,虽然第一代没有出现个神童,但在下一代确实出了个“中国第一号才女”张爱玲,看来,奶奶的慕老基因也搭着续给了孙女,大家都说这李中堂的决定那是多么的正确。 毛彦文博士与丈夫熊凤凰 后来,有一位女的也十分相信这一说法,那就是中国第一个留学女博士毛彦文,美貌少女加智慧才女,读过北京女子高师、南京金陵大学,还到米国喝过洋墨水,后来决定嫁给大她28岁,剪过辫子、年齿比她爹还大的过气老朽熊希龄。这老熊老凤娶得少凰,抱得美人归。自然是高兴无比,就写了一首流传颇广的诗赞扬此事:“痴情直堪称情圣,相见犹嫌恨晚年;同挽鹿车归故里,世人争看说奇缘。”当然,这对老少配也收到一堆“贺语”,诸如:“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十九;白发双双,红颜对对,白发红颜眉齐眉”,“旧同学成新伯母,老年伯作大姐夫”,“且舍鱼取熊,大小姐构通孟子;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之类。据这位美女老家人说,因丈夫太过老朽,刚过门的毛媳妇实在张不开嘴直呼老熊大号,于是,随老熊的外孙喊他“爷爷”,弄得老熊很是受伤,就召开会议商定称呼问题,决定让少妻称他“秉爱”(老熊字秉三),而他呼少妻为“彦爱”。 由此可以看出,这李中堂十分信服的老牛吃嫩草的基因,后来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和仿效,不信,你看古见名人雅士,今见演艺大腕,中有土豪富翁,外见总统大亨,上至诺贝尔杨,下至隔壁退休老张,白发红颜、绿蔓缠枯藤,老树长新芽的街景,已然抬头可见。 赞赏 |